领袖,就是要带着一群人干一件事情,开创一个事业,走通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。事情可大可小,可以是不同方面和领域。如政治领袖、经济领袖、铁匠领袖等等。
古人对领袖有一段精彩的表述。史籍《逸周书》中描述了一段周灵王的长子太子晋与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,教育家,音乐家师旷的一段对话。太子晋非常聪明,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天下闻名。
师旷问太子晋:“公开区分名号,包括异姓外邦,王、侯、君、公等等,以哪个最为尊,哪个最为上?”
太子晋回答说:“人们一生来就看重男孩子,称之为‘胄子’;胄子成人以后,能理事做官,称之为‘士’;士率领众人按时劳作,就称之为‘伯’;伯能向众人推广善事,与百姓爱憎相同,称之为‘公’;公能树立名声、养育他物,与天道共存,称之为‘侯’;侯能成就群体,称之为‘君’;君有大德,分任诸侯而敦厚守信的,叫‘予一人’;善事广达四海,叫‘天子’;达于四荒的,叫‘天王’;四方荒远都来朝见,没有人怨恨与非议,就升而为帝。”
带领一群人,那必然会遇到众说纷纭、众口难调的问题。如何处之,就是能否成为领袖的第一要素。
领袖要有能量来带动大家。这种能量可分为两类。一类是越用越少,一类是越用越多。显然只有掌握了越用越多的能量,才能成为领袖。
讲理就是一种越用越多的能量,而武力、金钱等则是一些越用越少的能量。一个人以理服人,大家心悦诚服,也会明白所讲的道理,接受和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会逐渐形成一个讲理的环境。这个环境可以加持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,更加愿意讲理,也更会讲理,也会影响到更多的人讲理,从而使这个环境扩大。这样就会使得讲理的能量越来越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