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迈克尔·福林将军通过配图暗示接班人是丁薛祥(现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、常委,核心“习家军”成员)。
- 格雷戈里·科普利则公开明确提出接班人是汪洋(前政治局常委、政协主席,被广泛认为是“团派”改革温和派代表)。
这等于直接揭示了中共两大关键派系——习家军 vs 团派元老——围绕“后习时代”布局,已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各自找“喉舌”或“代言人”,并借助美国不同政治力量展开一场信息心理战。
一、两种“接班人剧本”的基本设定
方案 | 接班人 | 所属派系 | 美方代言人 | 放风方式 | 潜台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体制内平稳过渡方案 | 丁薛祥 | 习家军 | 迈克尔·福林(美右翼、军情圈) | 配图暗示 | 保习体制不倒,换人维稳,保住家族及高层安全 |
改革重启方案 | 汪洋 | 团派+元老 | 格雷戈里·科普利(战略智库稳定派) | 明确提名 | 彻底否定习路线,恢复改革开放框架,软着陆清洗习系官员 |
这二者都在**承认“习近平已经边缘化或即将下台”**的前提下,争夺的是:“下一个权力结构长什么样?由谁来代表中国与世界打交道?”
二、福林配图丁薛祥:习家军自保的“缓冲交接方案”
✅ 丁薛祥的优势
- 与习近平关系极为密切,操盘办公厅多年,是政务系统核心节点;
- 被视为“懂得安抚、不会翻桌”的人物,可替习稳住内部;
- 外交界接触不多,对美态度未明朗,但不会轻易倒向美方。
🧩 福林将军为何支持“丁方案”?
- 福林代表的是美国深层军情右翼圈(如国防情报局旧系统、QAnon圈、反建制联盟);
- 他们不反对与中共内部强硬派打交道,反而更喜欢“有秩序的对手”;
- 在反对中共的同时,实际担心中共内乱引发区域动荡(如台湾冲突升级)。
🧠 这说明什么?
- 习家军很可能主动向美国右翼圈层放出“丁薛祥是可控接班人”的信号;
- 表达的是一种:“我们愿意交权,但你们要接受丁、不清算习”的谈判姿态;
- 配图形式更具模糊性、试探性与可否认性——典型的情报式放风。
三、科普利明确汪洋:团派与元老的“改道求生方案”
✅ 汪洋的优势
- 代表“胡温时代”技术官僚治国理念;
- 主张市场开放、减税降负,政务清廉,形象相对良好;
- 在党内被看作“平衡人选”,元老系统支持度高。
🧩 科普利为何敢“公开点名”汪洋?
- 他并非军情圈人士,而是从国家战略稳定性角度提出;
- 所在智库倾向于建立长期“可管理型合作关系”;
- 明确提名汪洋,是在为“改革派权力重启”制造外部合法性基础。
🧠 这说明什么?
- 团派及元老系统可能在向美欧发出信号:“汪洋是中共内部的戈尔巴乔夫——你们可以接受”;
- 同时也是一种“国内不能说、国外可以说”的放风方式,背后有党内博弈者默许。
四、背后真实意图:谁在对谁发信号?
发信者 | 对象 | 目的 |
---|---|---|
习家军 → 美军情圈 | 借福林将军之口 | 试探美方是否接受“丁”作为过渡人物,确保不清算习近平 |
团派 → 国际智库 | 借科普利明确发言 | 建立汪洋“国际可接受替代者”的话语合法性,增强党内元老集结信心 |
美方不同系统 → 中共各派 | 发回“信号回馈” | 谁能稳住局势、恢复市场、能与美打交道,美方就更愿意间接支持谁 |
五、这场“代理博弈”意味着什么?
- 中共已进入准“宫廷政变”状态,但手法为“国际化舆论建构”;
- 没有坦率内斗,而是通过外界放风塑造“权力合法性候选人”;
- 形成“谁更容易被西方接受、谁更有未来对接性,谁就有优势”的潜规则。
- 美国不同派别也在赌局中“下注”不同剧本
- 军情右翼:下注习家军“软交权”路线(丁薛祥);
- 地缘智库稳定派:下注改革派回归路线(汪洋);
- 华尔街/硅谷:更关心结果,谁能恢复市场和供给链,谁就是“可合作对象”。
- 习近平的权力虽未完全终结,但已被高度“接管或架空”
- 无论哪种放风版本,都未提到习近平本人的“留任可能”;
- 当前中南海更可能在构建“安全退场”机制,而不是维持现状。
六、结论:中共进入“舆论中的政变期”,而中美博弈也进入“心理战深化阶段”
丁薛祥之名的“含混暗示”,与汪洋之名的“明确喊话”,共同构成了一场跨国政争的双轨信号系统。
- 中共派系在借助美方势力制造“继任者框架”;
- 美国政治安全体系在筛选谁最有利于对美关系恢复;
- 真实的继任者不会由选票产生,而将由内部博弈+外部接受度决定;
- 在这个过程中,“谁能争取国际信任”,成为未来接班人胜出的关键变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