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阔天空 美国传奇女记者:偷偷进入疯...

美国传奇女记者:偷偷进入疯人院做“卧底“ 出院后做了一件事震惊全国!!

724
伊丽莎白·简·科克伦(图片:维基百科)
伊丽莎白·简·科克伦(图片:维基百科)

【欧洲希望之声综合】娜丽·布莱(英语:Nellie Bly),是伊丽莎白·简·科克伦(Elizabeth Jane Cochran)的笔名,1864年5月5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科克伦的米尔斯(Cochran’s Mills),绰号“萍可”(”Pink”),意指粉红色,这绰号可能源于她在教会受洗时穿的浅粉红色洋装。科克伦以其笔名娜丽·布莱广为人所知。身为早期的调查记者,她开创了隐秘采访之先河。

19世纪末伊丽莎白·科克伦无意中听说一个人被送到精神病院后,病症变得极其怕人: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只要有人进来,就马上躲到房间的一个角落,还总是自言自语「不要打我,不要打我」。

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。伊丽莎白的职业敏感告诉她,精神病院肯定有问题,说不定是个大新闻,她决定装扮成精神病人混进医院去一探究竟。她翻看了许多精神病方面的书,把精神病的各种症状了然于心,还专门去观察真正的精神病人的神态动作,直至她可以随时进入到精神病患者的状态。

她彻夜不眠,一遍遍地说有人要杀她,对着镜子撕扯自己的衣服、头发,说自己身上住了一个人……她卖力的表演甚至骗过了医院派来的专家,她顺利地被纽约一家精神病院收治。

她彻夜不眠,一遍遍地说有人要杀她,对着镜子撕扯自己的衣服、头发,说自己身上住了一个人……她卖力的表演甚至骗过了医院派来的专家,她顺利地被纽约一家精神病院收治(视频截图)
她彻夜不眠,一遍遍地说有人要杀她,对着镜子撕扯自己的衣服、头发,说自己身上住了一个人……她卖力的表演甚至骗过了医院派来的专家,她顺利地被纽约一家精神病院收治(视频截图)

在精神病院里,伊丽莎白吃尽了苦头。整个医院弥漫着浓郁的消毒药水的味道,令人作呕;医疗废弃物堆积成山,老鼠满地跑,甚至大白天也时常蹿出来。医护人员常常用最恶毒的话语咒骂病人,给她们吃的是腐烂的食物,伊丽莎白闻着味道就差点儿要吐出来。

开始的时候,伊丽莎白一直不吃,饿得很了,也只能闭着眼睛吞下去。医院没有给精神病人准备喝的水,他们只能渴就着水盆喝洗过脸的脏水。病人洗澡用的是冷水,且时间很短,还有专人看管着,看管的人不停地在旁边斥骂着。

医院里时不时有病人的哭闹声、号叫声,医护人员的斥骂声,还有病人发作时瘮人的笑声、哭声……因为表演太过逼真,伊丽莎白「病症发作」的时候也被护工抽过嘴巴,甚至几个护工一起围攻她,她被打得全身青紫。

这样的日子,伊丽莎白整整熬了十天。等她被人「保释」出来的时候,她大把大把地脱发,全身上下都是青紫的。接下来的几天,她睡觉总是不踏实,甚至出现了轻微的幻听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自我调整,她才慢慢缓了过来。

伊丽莎白决定把自己在精神病院经历的这一切写出来,希望人们能了解精神病人遭受的虐待并予以重视,于是她写出了《疯人院十日》,一经发表,马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。

《疯人院十日》,一经发表,马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(视频截图)
《疯人院十日》一经发表马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(视频截图)

尤其是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,他们自发组织了游行,抗议精神病院对患者的歧视和暴行。事情持续发酵,层层上报。最后,纽约市的官员们终于同意给精神病院多拨款,并且下令改革精神病院照顾病人的方式。

纽约对精神病院进行的改革也引起了美国上下的关注,并像蝴蝶效应一样带动了美国各州对精神病院的重视和改革。就这样,女记者伊丽莎白凭着一己之力改变了美国对精神病人的偏见,改善了他们的治疗环境,为广大精神病人争得了应有的尊重和权利。

这是她在《纽约世界报》上任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写篇关于布莱克韦岛上精神病院的故事。《疯人院十日》正是此次调查的报告性著作。 过后在1888年有人建议《世界报》模仿儒勒·凡尔纳的著作《环游世界八十天》,派一位记者绕全球一周旅行,娜丽·布莱很自然的成为不二人选。 1889年11月14日,她离开纽约,展开长达24,899英里的旅程。在离开霍伯肯后72天6小时11分14秒,于1890年1月25日她抵达纽约。当时这是最快环绕全球的世界纪录,虽然几个月后这纪录即被乔治·法兰西斯·崔恩(George Francis Train)打破:他在72天内完成了旅程。

娜丽·布莱 1880年代晚期(图片:维基百科)
娜丽·布莱 1880年代晚期(图片:维基百科)

在环游世界的旅行中,她不仅造访了英国、日本、中国、香港和其他地方,也造访了儒勒·凡尔纳的家乡,以及书中描写的布林迪西、可伦坡和旧金山。同时她还是第一名独身完成环绕全球的女子,因而成为各地女性的楷模。

1895年,娜丽·布莱嫁给了百万富翁罗伯特·西曼,并暂时退出新闻界。 1904年丈夫去世后,娜丽·布莱接手他公司的管理业务。晚年她重拾旧业,于1913年编写有关女性投票权的报导,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欧洲东线报导战况。

1922年1月27日57岁的伊丽莎白·”萍可”·科克伦因肺炎去世。在纽约市布鲁克林有个小型游乐园以她为名,主题便是“环游世界80天”。

轉載請註明歐洲希望之聲,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)

責任編輯:李文涵

留言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