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记:本系列文章,笔者以蒋宋夫妇的视角,回顾西安事变前后的历史,一览蒋公“安内攘外”决策超越时代的洞见,同时呈现蒋公伉俪的做人理念、传统价值观。虽鼎镬在前,刀锯在后,蒋公身在虎穴威武不屈,为万世树楷模,留正气在人间。本系列也将再现信仰的力量。面临国难压顶,蒋夫人宋美龄于难中不乱。圣诞之日,上天再降神谕。蒋公夫妇依靠正信闯过危难,南京四十万国民欢迎国主安然归来……
自从1931年,中共特务组织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向国民政府投诚,共党在南京和上海的所有特务机构和相关组织,先后被蒋公扑灭。中共所谓的“中央委员会”也整个瓦解,只得狼狈逃窜到赣南,重新组建武装。
共党打着“和平”名义,进行宣传攻势,积极勾结张学良和杨虎城。在西安,张、杨二人毫无顾忌地竭力掩护共党分子作宣传。在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中,发现了共党“抗日不剿共”的宣传品。张、杨二人与共党直接联系的情报,也陆续传到蒋公手中。
为使西安将领清醒,1936年12月4日,蒋介石抵达西安,准备召集诸将开会,宣布第六次剿共总令。就在这个关键时间点,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兵变,以暴力劫持蒋介石,给国家致命一击。

9·18事变之后,日军突袭沈阳,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。张学良带领东北军离开了老家。此时,毛泽东率领的共军也抵达陕北,蒋介石命张学良军队剿共。1935年6月,张率13万东北大军开入潼关。
张学良主张联共抗日,遭到蒋介石否决,认为这个主张只会祸国殃民。张学良对蒋介石决策颇有怨言。
张学良不愿意和共党作战,有一说是张想保存军力好去抗日夺回东北。事实上,在前线剿共的是胡宗南、汤恩伯、关麟征、王均、毛柄文等中央军。张学良率领的30多万国军,其中东北军只有13万,剩下的则是中央军、晋军、马家军,以及杨虎城的十七路军等。所以谈不上保存东北军力。张学良说是有心抗日,却不曾见他和日本人打过仗。他的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时,9·18事变东北沦陷时,也不曾见张学良对抗日军。一般认为最可能的情况是,张知道凭借东北军的兵力,无力和日本抗衡,希望借助蒋公的领导抗日报仇,因而决定归顺中央。
蒋公信任张学良,任命他为剿共代总司令。张手握重兵大权,却私通敌军,不仅资助共党军用物资、活动经费,还掩护共党的地下活动,并泄露剿共军事行动机密给共军。这在他的职位上是通敌叛变的大罪,既违反了国法军纪,也违背了传统道义,于情于理皆不相容。

张学良与中共密谋组织西北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。按照两方商议的计划,中共拟举张学良为国防政府主席及抗日联军总司令。军事行动则以共党为主力,东北军做掩护。张学良的部下董道泉曾奉命掩护共军,被另一支不知情的共军所俘虏,当共军得知他有助共军的任务,就释放了他。后来董道泉在公众场合,说起张学良通共、资助共党的秘密。结果,张立即枪毙了他。张学良对通共叛变之事,也讳莫如深。
西安事变之前,张学良身边部将高福源为张联络中共,促成张与周恩来在延安教堂里密谈。机要秘书刘鼎与其妻吴先清都是中共党员,二人是周恩来领导下的特科成员。刘鼎真实身份是中共代表,对外宣称是张的秘书。吴先清则是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谍报组组长。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则在军校时就已加入共党。一天,张学思看到兄长看古书,就说,“你不要看那些书,那不是正经书(意思是要看马列)”。然而,张学思却在文革时期被共产党自己人给整死了。张学良本人则在1936年6月向中共中央提出入党。

至于杨虎城,早在1927年,他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路军总司令时,他的周围部属已被中共渗透。其中,军部秘书长蒋听松、军部政治处处长魏野畴、第一师参谋长寇子严、第二师政治处处长曹力如均是共党。杨的妻子刘葆真也是共党,二人婚姻还是经过中共河南省委所批准。杨开办的军事学校的校长南汉宸也是中共党员。
杨虎城本人曾二次申请加入共产党。于1928年10月,获得中共批准。中共对其作出二点明确要求,其中一条是:中共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广大群众发起暴动。中共直言不讳,认为总暴动是共党生存的前途。

蒋公坐镇西安时,张、杨二人身边都已被共党渗透。1936年4月10日,毛泽东致电周恩来,称“张杨两部关系由你统一接洽并指导之……”,在这封电报中,周恩来俨然成了张、杨二人的上级。
中央军剿共,共党节节败退,几乎溃亡,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局面。一旦中共被歼灭,那么张学良联共抗日的计划就会破产,他与中共秘密洽谈、通敌叛变的很多事情都会被揭露出来。
在此局面下,张学良、杨虎城发起西安事变,犹如给濒临灭亡的中共打了强心剂,使其摆脱了灭亡的危险。张、杨如约发动兵谏。一阵弹雨乱飞,蒋公卫队七十多人均被叛军射杀,其中包括常委邵元冲、副侍卫长蒋孝先、速记秘书萧乃华、中央宪兵二团团长杨镇业、宪兵三团中将杨国珍等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