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資訊 一起床就好累?身体可能出现...

一起床就好累?身体可能出现 4 个毛病,代表着压力爆表、快点休息吧!

396
起床就累(pixabay)

竞争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与其他人一起活动时,想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。可以说通过竞争想超过别人,以幼儿为例,幼儿们在一起玩玩具,总因为自己码的积木比别人码得高而津津乐道。一般人或多或少有竞争心理,只有和别人比较时才表现出来。

4 月是美国的全国压力意识月(National Stress Awareness Month),自 1992 年以来,每年的这个时候,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与机构会集结起来,提醒人们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了解舒缓压力的方法。

根据美国职业压力协会(American Institute of Stress)的调查,有将近 65% 的专业劳工抱怨他们的工作环境充满压力。除了心理上的感知,其实你的身体也会受压力影响,特别当你无法化解时,就会以不同征兆呈现。

压力(pixabay)

在《 Fast Company 》的一篇文章中,医疗专家举出几个人们因为处于高压状态下的身体变化,并对此提出有效的解决之道。

征兆1:一早起来就觉得累

营养品牌 Nutrafol 联合创始人与总医疗顾问苏菲亚.柯根(Sophia Kogan)表示,当我们因为长期、慢性的压力导致肾上腺素一直处于过度刺激的状态时,我们的皮质醇水平会变得不平衡。意思就是,当你有规律的作息,并且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,每天早晨起床时就会感到精力充沛;到了夜晚,皮质醇水平降低时,你会很容易入睡。

「通常这个模式会因为长期的压力而倒转,变成早晨时皮质醇低,到了夜晚升高。这就会让我们早晨时觉得累,一天都觉得神经紧绷,到了晚上精疲力竭却又睡不着觉。」柯根说,遇到这种情况时,人体会渴望那些其实对身体不好的东西,例如多喝一些咖啡、下午多吃一块饼乾等,一旦你屈服于这种欲望,身体只会更累,晚上依然睡不好觉。

打坐(网络图片)

◆做瑜伽、打坐,调节皮质醇水平

为了让身体机能回到常轨,柯根建议让自己 每天能够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,并且每天早上固定时间起床 ,虽然一开始会有点困难,可以先试着比以往提前 15 分钟上床,慢慢习惯。她也建议尝试用瑜伽或冥想来舒缓压力与调节身体的皮质醇水平。

征兆2:有一个焦虑的胃

当你觉得你的胃好像打结一样不适,就是 压力过大的现象,这时肠胃里的坏菌会比好菌容易腐败,并在里面创造出一个不健康的微生物群。柯根更指出,压力状态下,会影响肠道正常发挥功能,使有害物质得以通过并引发炎症。这种情况下就会引发消化不良、毛囊炎、痤疮、肠躁症等。

均衡饮食(pixabay)

◆均衡饮食,控制糖分、咖啡因

要想解决这种情况,柯根建议先从 调节饮食 开始。当我们感到焦虑时会想摄取更多的糖分与咖啡因,也会吃一些其实没什么营养的食物,如果我们可以正常饮食,并且有意识地摄取充足的营养,就能有效影响体内的微生物群,另外, 补充益生菌与消化酶 可以确保肠道保持健康,并能有效吸收营养物质。

征兆3:心跳速度快

《女性压力症候群》(The Female Stress Syndrome)一书作者乔治亚.威特金(Georgia Witkin)说,当我们可以选择、控制、预测的程度下降时,压力就会上升,同时也会让肌肉、脑、心脏、血管甚至是肝、肾、汗腺、消化系统处于警觉状态。「在紧急情况时,处于战斗或逃亡状态的贺尔蒙会被释放,增加血压、加速心跳、肌肉张力和呼吸速率。」 Witkin 表示,当人体的肾上腺素水平急速上升,心脏就可能痉挛,停止跳动。

欣赏音乐(pixabay)

◆一天至少 20 分钟,脱离压力源

那我们该怎么平静下来?威特金建议我们要 懂得「放下」 ,一天至少有 20 分钟让自己脱离出压力之源,在这期间你可以阅读、冥想、唱歌、祈祷、做瑜伽、跟朋友聊天玩耍、看喜剧,或是去按摩放松一下,重点在于让自己获得短暂的快乐时光。

征兆4:常常心思紊乱

虽然你早已准备好待会面对大客户要做的简报,也已反复琢磨过自己每一条笔记,可是随着时间逼近,注意力却越来越无法集中,连话都无法说清楚。神经心理学家艾米.赛林(Amy Serin)说,当人们感受到巨大压力时, 记忆力和组织能力都会失常 ,不论曾经多么努力准备,都会感到有心无力,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进入焦虑状态,会自动关闭任何可能危及身体的机能,只剩下让人足以生存的机制正常运作。所以,当你想集中百分百的精神在专案上时,你无法不分心。

深呼吸(pixabay)

◆走出户外,呼吸新鲜空气

为了解决这种状态,她建议使用冥想的 App ,帮助人们深呼吸,短暂的放松有助于恢复心神。另外,也要让自己身边有着积极乐观的人,当你感到焦虑时,可以直接跟他/她说说话,或打电话给他/她。或是,走出户外,呼吸新鲜空气,暂时放空,降低恐惧感。

 

 

(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,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。)

留言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