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 传统文化 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:中国... 文化沙龙传统文化 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:中国“蹴鞠” 2019-09-14 903 Share WhatsAppLINETwitterFacebookTelegramLinkedin 东汉《蹴鞠图画像石》(公有领域) 每逢足球赛开打时,不管是世界杯还是欧洲杯,很多华人突破时差的阻碍,即使熬夜,也要尽量抽时间看球。其实,FIFA(国际足球协会)在2004年曾公开确认,最早的足球运动原本来自中国,起源于齐国的临淄,古代这种运动叫作“蹴鞠”。 中国足球运动的起源 《战国策》和《史记》是最早记录蹴鞠的典籍。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,齐国都城临淄流行的蹴鞠。后者则说,“翕鞠,兵势也,所以练武士,知有材也”,明白地记载着“蹴鞠”是当时训练士兵、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之一。 模拟二千年前的蹴鞠制作出来的,20世纪初的足球。(吴琏宥/大纪元) “蹴鞠”亦称“蹋鞠”。“蹴”、“蹋”意思都是踢,“鞠”则是指球。根据清褚人获《坚瓠首集·踢球》,汉朝时的足球是“以革为圜囊,实以毛发”,即是由皮革包裹毛发制成。到唐代演变成用动物的囊泡作里囊、吹满气后封住球口,蹋鞠因此变得轻巧而富有弹性。 1986年世界杯足球。(吴琏宥/大纪元) 汉代足球规则 汉代因为蹴鞠具有极大的军事训练价值而受到重视,因此除了正规的训练之外,还改造了蹴鞠的竞赛方法,以作为军事训练项目,用来提升军士的体能和纪律规范。 有关“蹴鞠”的论述,汉人李尤写了一篇《鞠城铭》,记载了汉代蹴鞠场地及竞赛规则的概况。“鞠”、“鞠场”,是以球和球场来象征天地阴阳。而在球门的设置方面,则在球场两端各设六个称为“鞠室”的月洞形球门,作为进攻标的,比赛的两队各有十二人。 铭文中也提到比赛中对裁判员和运动员的道德要求: “不以亲疏,不有阿私”是要求裁判员遵行比赛规则,不能徇私情,不偏袒任何一方。 “端心平意,莫怨其非”则是要求运动员要心思端正,心平气和,即使输球也不埋怨和指责别人。 “建长立平,其例有常”这两句是说,比赛双方必须推选队长和评判员,而且,比赛也载明竞赛规则,双方都必须遵守。 “鞠政犹然,况乎执机”则指出,足球运动尚且要依这样的道德标准去做,何况是执政呢! 汉代还有一本叫《蹴鞠》的专业性书籍。《汉书•艺文志》记载,《蹴鞠》一书共有二十五篇,内容极其丰富,班固把它归类为兵法书。书中对于蹴鞠竞赛的方法、规则订得相当完备。可惜此书在唐代以后就失传了。 (传)明 仇英《清明上河图》百姓玩蹴鞠的局部画面。大都会博物馆藏。(公有领域) 汉武帝也爱足球 两汉时期,蹴鞠深受皇族喜爱,汉武帝刘彻就很喜欢看球赛。据《汉书》记载,汉武帝闲暇时,经常在宫中举行“鸡鞠会”,比赛斗鸡、蹴鞠等活动。他网罗了众多踢球高手,经常组织对抗赛。据说汉武帝看到精彩处,常常情不自禁地“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”,还让他专属的文学侍从枚皋现场赋诗。 (传)明 仇英《清明上河图》百姓玩蹴鞠的局部画面。(公有领域) 足球风行唐宋 唐宋两代是中国“蹴鞠”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。唐人把“鞠”由实心变为空心,以空气代替实物填充,称“气球”。经过改良的足球增添了弹跳力度,使足球在技术和策略层面得到很大的提升,也因此衍生出更多技巧方面的繁复变化。 明治时代东京的新年期间也玩蹴鞠。(维基公共领域) 唐代蹴鞠之风行程度,据说连唐太宗、玄宗都喜欢看,而且之后的唐文宗更经常登上楼顶,居高临下地观看市井蹴鞠和其它游戏。许多唐诗中也描写蹴鞠,如王维在《寒食城东即事诗》中写到“蹴鞠屡过飞鸟上,秋千竞出垂杨里”,陆游的《春晚感亭》描述“寒食梁州十万家,秋千蹴鞠尚豪华”等等。 唐宋时期,“蹴鞠”活动已十分盛行,成为宫廷中的高雅活动,也成为朝廷宴席上的表演项目,不但直接助长蹴鞠的普及,也促进了蹴鞠本身的礼仪化、高雅化。例如表演者在表演赢球之后要“以赐锦共披而拜”,相形之下也促使蹴鞠表演者往“更上一层楼”去努力。 而且宋朝的开国君臣大多是军官出身,他们都偏爱体能活动的娱乐。影响所及,无论从技术的发展还是社会的普及度,或者是娱乐价值来看,宋朝都是中国蹴鞠发展最兴盛的时期。 史上第一份足球“首发名单” 南宋《武林旧事》曾列出“筑球三十二人”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: “左军一十六人:球头张俊、跷球王怜、正挟朱选、头挟施泽、左竿网丁诠、右竿网张林、散立胡椿等;右军一十六人:球头李正、跷球朱珍、正挟朱选、副挟张宁、左竿网徐宾、右竿网王用、散立陈俊等”。 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“首发名单”了。 元 钱选《宋太祖蹴鞠图》。(公有领域) 最早的职业球星 宋代出过不少踢球高手,甚至还组织了社团,像有名的“齐云社”(又称“圆社”),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球会(俱乐部)。这些有名的球会团体都着重于出色的技巧,学会各种繁复的踢法,并且致力于推广蹴鞠活动。 王明清的《挥尘后录》记载,《水浒传》中的大反派高俅,便是“齐云社”的一员,据说就是靠着“球像是黏在身上”的高超球技发迹,被当时的皇帝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。高俅可谓史上最早出现的球星。 宋朝有男子蹴鞠队,也有女子蹴鞠队。宋元著名学者马端临的《文献通考》,其中写到宋朝女子蹴鞠比赛的盛况:“女弟子队子凡153人……衣四色,绣罗宽衫,系银带,捧绣球……”场面之热烈、浩大,可见一斑。 历史上的足球玩家 汉成帝玩“桌上蹴鞠” 汉成帝刘骜很喜爱蹴鞠,每以能参加蹴鞠比赛为乐,大臣们都希望他不要参与这样激烈的体能活动,但屡劝无果。大臣刘向便根据蹴鞠的竞赛方法研发出一种名为“弹棋”的游戏。 据《世说新语·巧艺》记载,刘孝标注引傅玄《弹棋赋叙》云:“汉成帝好蹴踘,刘向以谓劳人体,竭人力,非至尊所宜御。乃因其体作弹棋。今观其道,蹴踘道也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二八引《小说》云:“汉成帝好蹙鞠,群臣以蹙鞠劳体,非尊者所宜。帝曰:‘朕好之,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。’刘向奏弹棋以献,上悦。赐之青羔裘、紫丝屡,服以朝觐。” “弹棋”使用圆的棋子、方的棋盘,两边各有12颗棋子对阵,和蹴鞠一样可进攻、防守,只是不用脚踢,而是用手指弹棋子。汉成帝居然也迷上了这个新的弹棋。这种被称为“桌上蹴鞠”的弹棋,后来在魏晋隋唐时代相当盛行。 女足教练 花蕊夫人 明 杜堇《仕女蹴鞠图》。(公有领域) 相信吗?五代十国时期就有女足教练,她是著名的女诗人──花蕊夫人。花蕊夫人在她的诗作中透露,她当过宫女蹴鞠队教练。 花蕊夫人是个风华绝代的贵妃,也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女诗人。姿色才气俱佳,传世的《花蕊夫人宫词》有100多篇。这样一个绝世佳人,也是足球爱好者,她流传后世的诗篇里,有这么一首:“自教宫娥学打球,玉鞍初跨柳腰柔。上棚知是官家认,遍遍长嬴第一筹。”描写她教宫女们蹴鞠。她不但喜欢蹴鞠,还教宫女们玩。 “蹴鞠将军”霍去病 霍去病有这样一句名言“匈奴未灭,何以家为”,他是个家喻户晓的西汉名将、军事家,虽然只活了短暂的二十三年,但他做过冠军侯、大司马,屡屡大败匈奴,被封为冠军侯骠骑将军,他也因为爱好蹴鞠而被称为“蹴鞠将军”。 霍去病出身贫寒,少年时代即迷于街头蹴鞠,即使出征塞外,身在敌军后方,他仍然率领手下的士兵,在草地上筑起球门来比赛蹴鞠,用以锻炼士兵。这些在《汉书•卫青霍去病传》中都有记载。 挥别“蹴鞠” 随着元朝的建立,蹴鞠也随蒙古西征而传到了欧洲。明朝之后,许多官吏、王公贵族沉迷蹴鞠,明太祖朱元璋曾一度禁止,我们从明代顾起元写的《客座赘语‧卷十》中,可以揣测当时禁制的手段是多么严酷:“下棋打双陆的,断手;蹴圆的,卸脚;作买卖的,发边远充军”、“龙江卫指挥伏颙与本卫小旗姚晏保蹴圆,卸了右脚,全家发赴云南。” 到了清朝初年,顺治帝也严禁军人踢球。在《清实录顺治朝实录》中,可看出顺治帝严禁军人踢球:“谕礼部、闻满州、蒙古、汉军汉人及诸色人等,年当幼少,皆踢石球为戏,本朝平素学习艺业、骑射之暇,穷涉书史,各该旗中牛录(注1)及包衣牛录(注2),即行严禁。” 明朝小说《金瓶梅》提到:“王孙争看小栏下,蹴鞠齐云;仕女相携高楼上,娇娆炫色。”蹴鞠成了纨袴子弟的娱乐;清朝作品《隋唐演义》里也描写到,圆社社员和妓女陪踢球获得财物。明清时期,蹴鞠已不能登大雅之堂,最终导致没落。 注1 牛录:满语音译,为清朝八旗当中的基本单位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努尔哈赤定三百人为一牛录。 注2 包衣牛录:满语音译,意为“家内的牛录”,八旗包衣基层编制单位之一。 参考资料 《太平广记》 《清实录顺治朝实录》 《世说新语·巧艺》 《水浒传》 《挥尘后录》 作者:郑行之 ——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:李娜 相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