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 让北宋丞相想不通的一件事:...

让北宋丞相想不通的一件事:已故老人为何再现人间?

432
已故老人再现人间。(示意图片:【元】王渊《秋山行旅图》局部)

“人死如灯灭”是在中国流传很广的一句话,但现在争议很大。认同这种说法的人认为,人死了,一了白了,什么都没有了,所以说“人死如灯灭”。也有人不认同这种说法,他们认为,人除了人体,还有灵魂,活着的人是由人体和灵魂构成的。人体是外面的躯壳,是暂时的,终有一天衰老死亡,而灵魂是不灭的。哪一种说法对呢?北宋名相张齐贤记载了这样一件奇事。

苏揆,濮州人,考中进士,在宋太宗御试中,取得第二等及第,他以廷尉平(官职名称)职主持吉州泰和县。苏揆的父亲已经去世十多年了。

吉州衙门里有位武官(下面称为“州将”)负责押送纲运(纲运:运送大宗货物。由若干车马或船只结为一组,一组称为一纲)到京城,完成后往回走到黄梅县,投宿在客店中。夜晚时分,出现一位老人,身穿黑衣,裹着短裤腿,裹着头巾,乘坐一头驴,带着一个十六七岁的童子,也到客店中投宿。

吉州衙门里的“州将”投宿在客店中。(示意图片:清代画作局部)

老人正在顾虑着,犹豫不决徘徊的时候,吉州的州将从房中出来,和老人打过招呼后,二人一起坐下。闲谈间,老人说起要去泰和县看望亲人朋友。州将于是询问说:“我是吉州人,在州衙供职,从京城返回,要前往本州,我可以和老伯作伴一起去,可以吗?”接着又问老人:“您在泰和县的亲人朋友,是什么人呀?”

老人说:“我姓苏,有一个儿子名叫苏揆。考中进士之后,就在泰和县任职,我想姑且去看看他。别的亲人朋友就没有了。”州将说:“泰和知县与当今本州通判同榜登科,我有幸在他属下任职,因为顺路我愿意送老伯到泰和县,希望您在知县面前能稍微提及我的名字。”老人答应了。当晚,州将请老人喝酒,共同饮了十几盏,老人非常高兴。第二天,二人同行,沿路走来,州将买来食物和老人一起吃,老人也不辞让。两人一起坐渡船到了江州,老人买酒请州将同饮,二人颇为投缘。到了洪州,二人又一同住宿。

第二天将要启程时,老人对州将说:“之前,我和您约好,一起前往泰和县。夜里想了想,我的儿子已官至知县,而我的行李又如此寒酸。拜托你先到泰和县,通报我儿子,让他为我制作新衣服,派仆人车马沿路来接我。”州将也认为老人说的对,于是与老人告辞先行一步启程。来到吉州后,州将没敢先到州衙门述职,而是径直前往泰和县,请人禀报知县,苏揆出来,衙将恭敬拜见后说:“从黄梅县,我就和员外您的父亲同行,相约一起到达县里。到洪州住宿后的第二天,员外您的父亲突然让我先来报告员外,请您为他制作新衣,派仆人、车马沿路等候迎接。”

苏揆听后,不敢相信地说:“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十多年了,怕是搞错了吧?”州将说:“从黄梅县一同走来,我们同吃同喝。老先生详细说明员外在泰和县任职,所以特意来探望。不会错。”苏揆就请州将描述那位老人的身形、容貌及穿着,衙将一一详细地回答,全都对。苏揆走下台阶,望着家乡方向大哭了好久,慢慢地对州将说:“我的父亲去世时,年龄、相貌、衣着就完全是这样。”说完又再次恸哭起来,并立即命人赶制了新衣、画了仆马并焚烧掉。

苏揆一听,立即走下台阶,望着家乡方向大哭了许久。(示意图片: 【明】仇英 画作)

当时,张齐贤正担任转运使,吉州通判是后来做了宰相的向敏中,张齐贤知道此事的详细情况并记录了下来。张齐贤不解,老人所乘的驴、带着的仆人,和真驴真人无异,而且饮食也和常人无异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或许人去世后,并不会真正消失,只是到了另外一个空间。因缘际会之下,还有可能再返回人世间。

北宋名相张齐贤(943年─1014年)年轻时,常常听到洛阳城中缙绅老者讲述唐梁五代之事(编注:五代,是唐灭亡后,在中原相继出现的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)。这些故事道理清晰、浅显易懂,令人百听不厌。多年以后,张齐贤追忆洛城缙绅所说之事以及他亲历之事,编撰成册,定名为《洛阳缙绅旧闻记》。

(出自【北宋】张齐贤《洛阳缙绅旧闻记》卷一“泰和苏揆父鬼灵”)
(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,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。)

留言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